随着能源消费纷纷转向天然气,预计2010年中国天然气供需缺口约300亿立方米,2015年约400亿立方米。
长城证券分析师徐超、周涛表示,随着电网销售电价的上调,电网公司彻底摆脱了资金压力,预计2010年可以增加近800亿元的收入,加上电网公司的债务融资,电网建设投资得到了可靠的资金保障,预计2010年我国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将会有较为明显的动作,规划的出台、技术标准的制定都将稳步推进,智能电表的统一招标已经开始实施,坚强网架的建设也将加速进行。镍氢动力电池组未来2-3年间将领跑新能源汽车,可重点关注中炬高新、科力远。
结合电气节能目标,个股方面重点推荐特变电工、许继电气、荣信股份、卧龙电气和置信电气。这个设想今年5月由武建东首次提出以来,业内普遍认为这个方向是正确的,如能稳步实施将掀起一场产业革命。抽水蓄能电站进入建设高峰期,设备供应商充分受益。课题组组长、我国著名能源专家武建东认为,中国应跳出单纯建立智能电力网的狭窄思路,集中发展互动能源网,以减少二次升级成本。而中国的目标是建成智能能源网,是将现有的电力、水务、热力、燃气等单向运转而且浪费巨大的能源网络,改造为高效互动的创新网络。
现阶段储能技术投资线索集中在抽水蓄能、镍氢动力电池、锂离子动力电池三条主线。但产业链很长、牵涉面很广,技术、政策层面没有明晰的蓝图。五是加快小型水源工程建设,全面提高抗旱减灾保丰收能力。
对于列入国家规划内的63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,加快进度,确保明年底全面完成。四是加快灌区节水改造。二是坚决完成今年中央下达我省的人饮安全建设任务。截至11月20日,全省开工水利工程27.5万处,完工15.8万处,完成投资28.4亿元。
七是加快18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。三是加快水毁工程修复,确保明年安全度汛,确保明年春耕春灌用水需要。
六是抓好中小河流治理和农村水生态修复。据介绍,冬春水利建设将突出抓好七项重点工作:一是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。据星辰在线-长沙晚报12月2日报道 今冬明春,湖南将再投入50亿元,开工建设水利工程70万处,解决107.85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他进一步说:总共向中国出口了1300万吨石油。
记者康斯坦丁·谢平报道:俄罗斯驻华商务代表谢尔盖·齐普拉科夫星期二在俄新社举办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,2009年前10个月俄罗斯对华石油出口量同比增加了31%。他说:俄罗斯石油在中国石油进口中所占的份额提高到7.8%,而去年这个数字为6.5%。他说,俄罗斯是中国第四大石油供应国他说:俄罗斯石油在中国石油进口中所占的份额提高到7.8%,而去年这个数字为6.5%。
记者康斯坦丁·谢平报道:俄罗斯驻华商务代表谢尔盖·齐普拉科夫星期二在俄新社举办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,2009年前10个月俄罗斯对华石油出口量同比增加了31%。他说,俄罗斯是中国第四大石油供应国。
他进一步说:总共向中国出口了1300万吨石油双方应该在通过这种对话机制,致力于在相互尊重、相互平等和合作共赢基础上,深化双边关系,减少摩擦。
其次,双方既然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已经深入多年,但是有必要全面规划未来的合作,提出新的任务,增加新的信心,而且提出更好的目标,使双方的合作成为战略互信与战略合作的一种纽带。中欧峰会有三大目标马晓霖认为,这次中欧峰会面临三大主要任务。在气侯应对方面,欧盟提出2020年时发达国家必须减排30% ,而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,带头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压缩减排40%到45%,应该说做出积极的贡献。其次,中欧双方是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的重要合作伙伴。中国支持欧盟加强和深化自身一体化建设进程,欧盟也希望看到更加繁荣强大的中国。中欧关系可以用双边战略合作伙伴、多极化进程重要伙伴和应对人类共同危机全球性伙伴来概括。
马晓霖指出,中欧建交34年来,关系得到长足发展,十分稳定,特别是2003年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以来,除了每年一次的峰会之外,还建立50多个不同级别、不同层级的对话和沟通机制,涉及政治、经济、科技、贸易、能源和技术等多个领域,应该说中欧关系发展得非常好,高层来往也很频繁。即使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,欧盟依然是中国第一贸易伙伴。
面对哥本哈根世界气侯大会,中欧如果这次通过峰会形成更强大的更一致的声音,将有效推动哥本哈根全球气候会议取得积极成果。双方在一些共同关心的国际、地区和热点问题上也有着很相似的立场,比方说强调加强多边外交,强调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问题,在这些方面,中欧都有着很高的默契。
中欧关系过去发展很好,但是因为双方的国情不同,政治体制不同,双方之间的摩擦也是相当的多。第三,中国同欧盟面临着很多非传统的问题和挑战,比如说能源问题、气侯问题、环境问题,以及恐怖主义。
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,欧盟是最大的发达国家集团,双方在推动世界力量多极化和政治民主化方面,有很多的共同之处。作者:央视评论员马晓霖第12次中国欧盟峰会11月30日在中国南京召开。开幕前夕,央视评论员马晓霖在当天12点的《中国新闻》节目里指出,中欧由三大关系维系,此次峰会要实现三大目标。所以中欧之间必须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方面采取新的共同立场。
比方说贸易保护主义问题,尽管中欧之间贸易保护问题只是一小部分,例如有统计显示,涉及反倾销的案子,其案值只是中欧贸易总额的0.02%,所以说,中欧贸易的主流是好的。第一个就是深化中欧之间的相互战略信任。
中欧存在三大关系马晓霖认为,中欧今年内两次举行峰会,此次峰会欧盟三巨头和欧元区三巨头都聚齐南京,说明欧盟非常重视此次峰会,也象征着中欧关系的确稳定、良好。但是这几年,特别是欧盟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在抬头,在全球范围内也是这样。
在这个方面中欧站在人类和全球高度上,建立了全球性的伙伴关系。第三,双方要共同应对一些全球性问题
其次,中欧双方是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的重要合作伙伴。所以中欧之间必须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方面采取新的共同立场。在这个方面中欧站在人类和全球高度上,建立了全球性的伙伴关系。开幕前夕,央视评论员马晓霖在当天12点的《中国新闻》节目里指出,中欧由三大关系维系,此次峰会要实现三大目标。
比方说贸易保护主义问题,尽管中欧之间贸易保护问题只是一小部分,例如有统计显示,涉及反倾销的案子,其案值只是中欧贸易总额的0.02%,所以说,中欧贸易的主流是好的。中欧存在三大关系马晓霖认为,中欧今年内两次举行峰会,此次峰会欧盟三巨头和欧元区三巨头都聚齐南京,说明欧盟非常重视此次峰会,也象征着中欧关系的确稳定、良好。
面对哥本哈根世界气侯大会,中欧如果这次通过峰会形成更强大的更一致的声音,将有效推动哥本哈根全球气候会议取得积极成果。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,欧盟是最大的发达国家集团,双方在推动世界力量多极化和政治民主化方面,有很多的共同之处。
中欧峰会有三大目标马晓霖认为,这次中欧峰会面临三大主要任务。其次,双方既然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已经深入多年,但是有必要全面规划未来的合作,提出新的任务,增加新的信心,而且提出更好的目标,使双方的合作成为战略互信与战略合作的一种纽带。